- 赵晓岚;丁雪艳;
目的:探讨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在定期体检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常规体检护理的51例定期体检心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0月在河南省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接受多角色定位服务的51例定期体检心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接受护理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及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护理前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两组SF-36中各项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在定期体检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显著改善其血压、血脂水平,在帮助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2025年05期 v.48;No.19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柴晶美;戴丛书;王重阳;郑明昱;
人工智能(AI)技术推动中医学教育现代化转型,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虚拟实训、智能诊断支持系统及知识管理平台,显著提升针灸推拿、脉诊舌诊等传统技能的教学效率。创新教育模式包括跨学科融合培养、自适应学习系统及临床决策模拟训练,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需要构建“技术-伦理-人文”协同体系,界定人机诊疗边界,保护数据隐私并提升算法透明度。未来应推进国家级智能教育平台建设,开发中医专用大语言模型,培养兼具传统素养与数字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2025年05期 v.48;No.190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秀丽;陈霞;高华华;苏婷;
目的:探析对原发性肝癌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角调音乐+耳穴贴压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利用随机单双号法分入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耳穴贴压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角调音乐联合耳穴贴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负性情绪、心理危机感、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危机评估量表中情感、认知、行为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表(PSQI)中各个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角调音乐+耳穴贴压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伴睡眠障碍患者负性情绪、心理危机程度,并显著提升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9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琼丹;许秀艳;卢艳飞;
目的:探讨标准化管理在急诊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7月符合入选标准的行院际转运ECMO患者60例,将2023年接受院际转运的ECMO患者设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管理),将2024年1月至7月接受院际转运的ECMO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采用标准化管理),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人员到位时间、用物准备时间、接到任务至出车用时、预冲用时和ECMO穿刺至运转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转运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标准化管理在急诊ECMO患者院际转运中应用效果显著,不仅大幅提升了转运效率,缩短了人员到位、用物准备、任务响应及ECMO操作等关键时间,还显著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2025年05期 v.48;No.19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蓉;王奕童;党晨越;徐从体;
目的:评估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相关数据库中的中英文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提取数据并使用PEDro评分和Cochrane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258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SMD=0.55,95%CI为0.40~0.71,P <0.001),提升日常生活能力(MD=7.55,95%CI为6.55~8.54,P <0.001)以及手臂使用程度(SMD=-0.84,95%CI为-1.38~-0.31,P=0.002)。但在上肢功能恢复和肌张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时长是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能显著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然而,干预时长、强度及机器人型号的异质性仍需进行进一步优化。
2025年05期 v.48;No.19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秀梅;谢晨榕;林婷;姚静婷;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极化与种植体周围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需要手术干预的21例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患者术前均检查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指数(BOP)、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MBL)。统计以Western Blot(WB)检测手术取出的肉芽组织中巨噬细胞M1型标志物CD80、M2型标志物CD206蛋白的表达量,计算M1/M2值。采用Pearson法分析M1/M2值与PLI、PD、BOP、MBL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1/M2值与种植体周围炎患者PD、BOP、MBL呈正相关,与PLI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巨噬细胞M1型极化在种植体周围炎病变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48;No.19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彦霞;张月丽;
目的:评估代谢减重手术(MBS)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2152例MBS后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记录了四个时间点(术前、术后住院期间、出院时及术后调查时)的疼痛情况,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调查慢性疼痛的发生率、疼痛程度、疼痛部位以及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亚组定义为A组(术前存在慢性疼痛且术后疼痛持续存在)、B组(术前存在慢性疼痛但术后不再疼痛)和C组(术前无慢性疼痛但术后新发慢性疼痛)。结果:共有1934例患者(占89.9%)响应了调查,其中分别有203例(占10.5%)和156例(占8.1%)患者存在术前疼痛和术后新发慢性疼痛,A组、B组、C组分别有93例(占4.8%)、110例(占5.7%)、63例(占3.3%)。手术导致慢性疼痛患者减少5.7%(B组),主要是背部、肌肉骨骼疼痛减少。C组患者均为术后新发慢性疼痛病例,其中4.5%患者疼痛位于腹部,与术前相比更高(+2.3%,P <0.001)。在这些患者中,4.6%患者服用了止痛药,其中扑热息痛使用最频繁(占3.8%),其次是曲马多(占1.3%)和羟考酮(占0.5%)。结论:术后慢性腹痛在MBS后患者中较为常见,需要在术前及术后重视疼痛筛查,以减少疼痛药物的使用。被调查患者中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相对较低。
2025年05期 v.48;No.19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期凯;潘嘉琪;
目的:探讨阿利沙坦与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非劣效性。方法:选择66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分为阿利沙坦组和氯沙坦组,各3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方法和意向治疗(ITT)原则进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血尿酸水平,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血压、肾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01),其中阿利沙坦组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非劣性。阿利沙坦在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与氯沙坦相当,符合非劣效性标准。治疗后,两组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阿利沙坦在降低血尿酸水平和改善肾功能方面与氯沙坦效果相当,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5期 v.48;No.19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娜;周琼竦;
目的:探讨甲皱微循环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1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进行甲皱微循环检查,分析甲皱微循环指标与患者病情活动度、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并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评估甲皱微循环检查对RA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随着病情活动度增加,管袢数目减少、管袢长度缩短、管袢口径变窄、畸形管袢比例升高、血流速度减慢、血流状态异常、渗出和出血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甲皱微循环指标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 <0.05),畸形管袢比例、血流状态异常与ESR、CRP、RF、抗-CCP水平呈正相关,管袢数目、管袢长度、管袢口径、血流速度与ESR、CRP、RF、抗-CCP水平呈负相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畸形管袢比例、血流状态异常预测RA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5%CI:0.75~0.89)、0.85(95%CI:0.78~0.92),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其中畸形管袢比例最佳截断值为25.0%,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8.6%;血流状态异常最佳截断值为40.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5.0%。结论:甲皱微循环检查在RA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48;No.19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春梅;沈军;
目的:分析司美格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临沂金锣医院于2023年上半年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5例)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65例)采用司美格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胰岛素治疗T2DM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糖指标,且安全性良好,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25年05期 v.48;No.19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闫红杰;李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郑州四六〇医院接收的疑似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孕妇118例,均行产前超声检查,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泌尿系统畸形的效能。结果:118例孕妇中,有105例胎儿确诊为泌尿系统畸形。针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应用二维+三维超声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0.48%,比单独应用二维超声、三维超声的60.95%、80.95%高(P <0.05)。在胎儿泌尿系统畸形诊断中,二维+三维超声诊断的准确性为94.92%,特异性为84.62%,敏感性为96.19%,比二维超声的53.39%、46.15%、54.29%以及三维超声的75.42%、69.23%、76.19%均更高(P <0.05)。结论:产前超声尤其是二维超声、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对胎儿泌尿系统畸形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2025年05期 v.48;No.190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升;施杰;
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技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2020年至2023年在永安市立医院接受TKA的228例患者信息进行了梳理。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运动学对线技术,n=114)和对照组(采用机械对线技术,n=114),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试验组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法(OKS)评分、疼痛评分、步速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TKA中,相比于传统机械对线技术,运动学对线技术可更有效地推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全面恢复,优化髌骨运动轨迹,同步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宝玉;刘冬娥;李玉梅;谭红专;高红;
目的:探讨接受辅助生殖技术(ART)治疗患者临床妊娠成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ART治疗患者临床妊娠预测模型,为提高ART治疗患者临床妊娠率提供临床干预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湖南省某大型三甲医院医学生殖中心接受过ART治疗的13 20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ART治疗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使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决策树算法构建ART临床妊娠预测模型,模型方程的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结合ART治疗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最终进入临床妊娠预测模型的预测变量是女方年龄、治疗方案、移植胚胎数量和移植胚胎质量,其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43,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9%、45.5%,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68.1%、68.9%。结论:通过决策树算法构建的ART临床妊娠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为提高临床妊娠率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持。
2025年05期 v.48;No.19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炳煌;张少伟;孟敬宽;付本梁;高晓妍;孙琳满;靖胜乾;
目的:探讨筋膜手法与SSP低频脉冲治疗仪在青少年近视视力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4年2月在厦门弘爱康复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研究A组(30例,常规治疗+筋膜手法)、研究B组(30例,常规治疗+SSP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视力相关指标、视疲劳情况。结果:研究A组、研究B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0.05),但研究A组、研究B组总有效率相当,差异不显著(P> 0.05)。三组治疗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内压、眼部症状、视觉症状、全身及心理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且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但研究A组和研究B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相当,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筋膜手法与SSP低频脉冲治疗仪均可有效提升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并缓解视疲劳,疗效相当。
2025年05期 v.48;No.19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书妹;郭小燕;李波静;石益海;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表达对老年结肠癌(COAD)患者的影响,并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OAD患者(COAD组)及10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CEA、CA199的表达,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COAD患者CEA、CA199的表达,比较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COAD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COAD组CEA、CA199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P <0.05)。分化程度为中高程度、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患者CA199、CEA表达明显高于分化程度为低程度、肿瘤直径<3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患者(P <0.05);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CA199、CEA表达高于无转移患者(P <0.05)。CEA、CA199联合检测诊断COAD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单独检测(P <0.05)。结论:CA199与CEA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老年COA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8;No.19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改彦;郑全好;李娟;
目的:探究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肌钙蛋白T(cTnT)、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评估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CHD患者18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心脏超声造影检查,获取最大微泡数量(A)与造影剂填充速度(β)等参数,并进行血清cTnT、sST2检测。依据Gensini评分判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A值、β值、cTnT及sST2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指标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A值、β值均低于对照组(P <0.05),其cTnT、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A值、β值高于中度冠状动脉病变、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 <0.05),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A值、β值高于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 <0.05);轻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sST2水平低于中度冠状动脉病变、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 <0.05),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sST2水平低于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 <0.05)。A值、β值、cTnT、sST2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9、0.832、0.755、0.853和0.981(P <0.05)。结论:心脏超声造影参数A值、β值及血清cTnT、sST2水平均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存在关联,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在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8;No.19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文玉青;汪瑞;陈洁;周昌莉;吕晗;
目的:探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GMs)技术在高危儿运动发育异常超早期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进行首次随访的120例高危儿作为研究对象。对高危儿使用GMs技术进行运动发育情况评估,比较评估结果与高危儿12个月月龄时运动发育结局,并采用Kappa系数检验方法分析GMs技术评估运动发育异常的准确性。结果:使用GMs技术在扭动运动阶段评估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显示,正常66例,异常54例;其中单调性运动(PR)35例,痉挛-同步性运动(CS)19例。使用GMs技术在不安运动阶段评估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显示,正常80例,异常40例;其中异常性不安运动(AF)16例,不安运动缺乏(F-)24例。GMs技术在扭动运动阶段评估运动发育异常的敏感性为88.10%、特异性为78.21%、阳性预测值为68.52%、阴性预测值为92.42%。GMs技术在不安运动阶段评估运动发育异常的敏感性为85.71%、特异性为94.87%、阳性预测值为90.00%、阴性预测值为92.50%。结论:采用GMs技术为高危儿进行运动发育异常超早期评估的效能较高,尤其是在不安运动阶段的GMs评估结果预测价值更高,可有效掌握患儿运动发育情况、辅助小儿脑瘫超早期鉴别。
2025年05期 v.48;No.19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毅;王振飞;杨韩;
目的:分析采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LARC)与完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TLRC)对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120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LARC组(61例)和TLRC组(59例)。LARC组使用LARC进行治疗,TLRC组使用TLRC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ARC组切口长度长于TLRC组(P <0.05),吻合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TLRC组(P <0.05)。LARC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长于TLRC组(P <0.05)。两组各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使用LARC对比,使用TLRC对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治疗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2025年05期 v.48;No.190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伟宸;王靖允;王瑜;
目的:探讨基于脂肪酸代谢(FAM)相关基因构建预测模型评估肝细胞癌(HCC)预后的生物信息学问题。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收集HCC患者RNA测序数据和临床信息,通过单变量Cox回归分析、LASSO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构建FAM相关基因模型,根据特征基因的表达量及权重构建风险评分系统,将样品分为高、低风险组,分析不同风险HCC患者预后、免疫特征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FAM相关基因模型,并验证此模型在HCC预后评估中具有稳健预测价值。高风险组患者肿瘤促进细胞显著富集。结论:FAM相关基因与HCC患者预后和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可为HCC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48;No.19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汇;王超万;陈玲;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进行温针灸治疗,试验组进行温针灸联合麦肯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VAS评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JOA评分法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WHOQOL-BREF中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LDH患者采用温针灸联合麦肯基疗法进行治疗可减轻疼痛,缓解炎症反应,提高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获得良好的疗效。
2025年05期 v.48;No.19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征吕;韩宗华;
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疗法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采用内科保守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n=30)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联合药物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变血管血流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病变血管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比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比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MMSE评分均比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其病变血管的血流情况,提升其神经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5期 v.48;No.19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雨杰;王娟娟;冯孝强;王翠翠;钟红平;
目的: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摸球法分为参照组(33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3例,常规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给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其肺康复,改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5期 v.48;No.19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云仙;温世怡;李绍玲;梁美妹;吴梅丹;
目的:分析血尿酸在双相情感障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4年5月广东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设为双相情感障碍组[分为抑郁组(62例)、躁狂组(98例),用药组(40例)、非用药组(120例)],选取同期收治的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精神分裂症组,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尿酸水平,分析双相情感障碍组内血尿酸水平差异及症状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双相情感障碍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对照组(P <0.05)。精神分裂症组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躁狂组血尿酸水平比抑郁组高(P <0.05)。用药组血尿酸水平明显比未用药组高(P <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尿酸水平较高,可将该指标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中。血尿酸水平可反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及用药情况,可作为双相情感障碍早期筛查的重要指标,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识别与管理。
2025年05期 v.48;No.19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宫晶;宋绪瑞;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残余胆固醇(RC)及常规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体检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80例,分为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每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轻度狭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RC)水平均低于重度狭窄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重度狭窄组(P <0.05)。冠脉狭窄程度和T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7(P <0.01);冠脉狭窄程度和TG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4(P <0.01);冠脉狭窄程度和HDL-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94(P <0.01);冠脉狭窄程度和LDL-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24(P <0.01);冠脉狭窄程度和RC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97(P <0.01)。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TC≥6.80 mmol/L、LDL-C≥3.40 mmol/L以及RC≥0.80 mmol/L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C≥0.80 mmol/L的回归系数为2.374,RC≥0.80 mmol/L时会对冠脉狭窄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RC≥0.80 mmol/L时每增加一个单位,变化(增加)幅度为10.739倍(由轻度狭窄变到重度狭窄)。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前期患者冠脉狭窄程度与RC及常规血脂指标密切相关,且RC≥0.80 mmol/L时会对冠脉狭窄程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2025年05期 v.48;No.19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辉;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NHG16通过影响microRNA-339-5P(miR-339-5P)调控NOD样受体蛋白1(NLRP1)的表达及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构建脓毒症ALI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脓毒症模型组(LPS组)、脓毒症模型+siRNA阴性对照组(LPS+si-NC组)、脓毒症模型+SNHG16敲低组(LPS+si-SNHG16组),每组3只。对比各组肺组织中lncRNA SNHG16、miR-339-5P和NLRP1的表达,以及NLRP1及相关凋亡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Control组、LPS组、LPS+si-NC组、LPS+si-SNHG16组肺组织湿干比(W/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lncRNA SNHG16表达较高(P <0.01),miR-339-5P表达较低(P <0.01),NLRP1表达较高(P <0.01)。LPS+si-NC组与LPS组lncRNA SNHG16、miR-339-5P和NLRP1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LPS+si-NC组、LPS组相比,LPS+si-SNHG16组lncRNA SNHG16表达较低(P <0.01),miR-339-5P表达较高(P <0.05),NLRP1表达较低(P <0.05)。Control组及LPS+si-SNHG16组细胞活力高于LPS组及LPS+si-NC组(P <0.05)。LPS组、LPS+si-NC组NLRP1表达高于Control组(P <0.01),且LPS+si-NC组与LPS组NLRP1表达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PS+si-SNHG16组NLRP1表达低于LPS组、LPS+si-NC组(P <0.01)。结论:lncRNA SNHG16在ALI中通过影响miR-339-5P的表达,调控NLRP1的表达。lncRNA SNHG16/miR-339-5P/NLRP1调控轴在脓毒症ALI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5期 v.48;No.190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婷婷;朱凯;徐磐;
目的:研究芬戈莫德通过鞘氨醇激酶1(SPHK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通路对癌症纤维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SPHK1和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有无芬戈莫德(FTY720)干预时SPHK1、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TGF-β和SMAD2/3蛋白表达。用A549细胞建立裸鼠荷瘤模型,以检测FTY720的抗肿瘤活性。应用FAPI-PET成像技术观察FAP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SPHK1与FAP等纤维化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关性。FTY720可抑制SPHK1、FAP、TGF-β通路蛋白的表达。在体内,FTY720对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显示出显著的抑制纤维化效果。结论:FTY720可以通过下调SPHK1来抑制TGF-β纤维化信号通路,从而逆转肿瘤内部纤维化过程。
2025年05期 v.48;No.190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铮;李医华;柴培培;郭颖;宋世媛;高威;
目的:了解2011年—2021年我国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死亡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针对性的老年高血压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2021年我国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死因监测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1年—2021年,我国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呈先上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_(2011—2013)=25.8%,P<0.05]后平缓下降的趋势(APC_(2013—2021)=-2.6%,P<0.05)。男性(χ~2=1580,P<0.001)、年龄为65~69岁、农村(χ~2=1420,P<0.001)、东中部地区患者高血压疾病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2011年—2021年我国老年患者高血压疾病死亡率存在性别、城乡差异,且65~69岁年龄段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应加强对老年女性、欠发达地区和65~69岁年龄段老年人开展血压的监测与干预,以期降低我国高血压疾病负担。
2025年05期 v.48;No.19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红梅;龙明望;付雪;叶震璇;何玉;
目的:评估免疫印迹法检测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抗ENA抗体)时室内质控品制备方法及性能。方法:收集强阳性(+++)抗RO-52抗体和抗SSA抗体的血清样本,将其与血清样本稀释媒介PBST(含1%吐温的PBS)按不同比例配比稀释制备成弱阳性(+)的室内质控品,收集阴性血清制备阴性质控品。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对自制的弱阳性质控品均一性和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自制的弱阳性抗Ro-52抗体及抗SSA抗体和阴性室内质控品均有良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自制的弱阳性质控品验证仪器也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一致性。结论:使用免疫印迹法可实现抗Ro-52抗体及抗SSA抗体室内质控品定性及半定量检测,且科室自制的抗Ro-52抗体及抗SSA抗体室内质控品具备良好的均一性及稳定性,可满足临床检验需求,并为其他实验室制备及验证自制质控品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5期 v.48;No.190 136-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芹;程坤;李娜;
目的:探究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患儿静脉血液样本采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甘肃省中心医院过敏反应科进行静脉血采集患儿198例病历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将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入院的98例患儿分入对照组,将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入院的100例患儿分入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管理,后者给予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心理状态及溶血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和溶血发生率均更低(P <0.05)。结论: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可明显减少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减轻患儿疼痛感和焦虑情绪,提高患儿静脉血液标本采集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翟文倩;蔡妙香;胡晓艳;
目的:探讨多维度循证护理模式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5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40,予以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予以多维度循证护理)。对比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对比,观察组均更高(P <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多维度循证护理后,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通过医护患三方配合,使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2025年05期 v.48;No.190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伟娜;僧松娟;鲁燕;
目的:分析回馈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回馈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评估两组干预期间服药依从性以及自护能力,并记录随访3个月时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性良好率为86.05%,高于对照组的65.91%(P <0.05);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随访3个月时,两组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回馈理论指导下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能力,在改善患者肝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25年05期 v.48;No.190 1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文静;
目的:研究在重症烧伤患者护理中采用细致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2年10月—2023年9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烧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抽取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选取2023年4月—9月收治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采取细致护理。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不良情绪,使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在护理前差异均不显著(P> 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更低(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重症烧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细致护理,有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15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萍;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消化不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为优化儿科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研究组(n=40,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儿童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遵医行为、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及护理总满意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消化不良患儿遵医行为,提升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5期 v.48;No.190 156-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宋佩杉;李希东;陈丽君;郝弘宇;姚凤娇;陈小保;
目的:探讨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护能力、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收治的7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授权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并记录患者出院3个月内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5),且较之对照组,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更高(P <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3个月内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8.57%vs 28.57%,P <0.05)。相比于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 <0.05),且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 <0.05)。结论:应用基于授权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提升直肠癌造口患者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钱慧;马娟;
目的:探讨基于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昆明市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2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优质-舒适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3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优质-舒适组应用基于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优质-舒适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 <0.05),其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应用基于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能够降低混合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2025年05期 v.48;No.19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楠;张召弟;
目的:探讨精准优质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干预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接受胃癌手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精准优质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营养指标、免疫及胃肠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营养指标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在营养指标上均显著差于观察组(P <0.05)。干预后两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 <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精准优质护理结合肠内营养干预有助于促进胃癌术后患者早期恢复,改善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年05期 v.48;No.190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