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Medicical Science Yanbian University

综述

  • 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及物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丹丹;洪乐;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缺血性卒中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障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有效的康复训练及相关物理技术应用尤为重要。文章旨在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领域训练方法及物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未来研究趋势与方向。

    2025年09期 v.48;No.194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筋骨失衡”理论分析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姚林玲;

    骨质疏松症(OP)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代谢疾病。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趋势下,OP患者不断增多。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也给其家庭及整个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筋骨并重理论是人体骨伤科学的重要基础,充分阐明了筋骨间的生理关系、病理机制等,推动了中医“以筋养骨”等理念的发展。OP患者筋骨系统力学、生物学特性呈现失衡状态,符合现代医学中力学源性平衡因素变化的规律。现基于“筋骨失衡”理论分析中医特色疗法治疗老年OP的研究进展,了解老年OP患者骨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治疗OP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2025年09期 v.48;No.19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甘建玲;甘建春;

    儿童腺样体肥大可导致上气道阻塞,严重时会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均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确诊后需及时干预治疗。文章归纳总结近年来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5年09期 v.48;No.19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医学

  • 改良可弯曲支气管镜供氧通道的建立及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

    雷君;侯思雨;王欣悦;杨丽;彭小铜;

    目的:探讨改良可弯曲支气管镜供氧通道的建立及在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TFB)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TF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改良供氧通道行异物取出,分为传统组与改良组,比较两组一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改良组一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P<0.05),改良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 > 0.05)。改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改良可弯曲支气管镜供氧通道通过术中供氧可显著改善TFB患儿氧合,提高一次性异物取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低氧血症、出血风险,但存在气漏风险,需严密监测气道内压力。

    2025年09期 v.48;No.19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生存获益及预后影响因素

    唐俊天;

    目的:评估晚期肾癌患者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进行治疗的生存获益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收治的40例晚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均接受TKI治疗,分为两组,早期治疗组(20例)和晚期治疗组(2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生存获益。结果:早期治疗组中位总生存期达(22.4±6.6)个月,晚期治疗组达(15.4±4.5)个月,两组中位总生存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反应率方面,早期治疗组高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晚期肾癌采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治疗的早期开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且早期干预能有效增进晚期肾癌患者生存获益。

    2025年09期 v.48;No.194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牵引下踩跷治疗的效果

    李中钦;吴铅淡;翁文水;陈辉阳;

    目的:探讨牵引下踩跷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泉州市正骨医院推拿二科于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推拿治疗)和观察组(n=40,实施牵引下踩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功能状态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推拿治疗,牵引下踩跷治疗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功能状态以及临床疗效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2025年09期 v.48;No.19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背侧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黎国伟;刘波;廖淳;冯越;马伟杰;仇成江;

    目的:探讨背侧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行背侧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背侧入路组)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对照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一天白细胞计数、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与胆囊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背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17.50±5.16)m L少于对照组(20.00±6.76)m L(t=-2.079,P=0.040);背侧入路组术后第一天白细胞计数(10.66±1.86)×10~9/L少于对照组(12.36±2.54)×10~9/L(t=3.818,P<0.001);背侧入路组术后排便时间(2.25±0.43)d早于对照组(2.75±1.03)d(t=3.168,P=0.002);背侧入路组住院总费用(14 825.87±860.54)元低于对照组(15 709.83±752.28)元(t=5.469,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胆囊分离过程破裂、胆囊床出血、胆漏、急性胆管炎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背侧入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胆囊良性疾病患者胆囊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025年09期 v.48;No.19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治信;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2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试验组采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试验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一定程度上保持腹部美观,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加速术后康复,降低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年09期 v.48;No.194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急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效果

    张庆军;

    目的:探讨急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选取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5例)与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氧化应激指标及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丙二醛(MDA)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苏醒、症状消失、意识恢复、独立行走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急诊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急诊科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48;No.194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剂量放疗对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效果

    张瑞;冯高青;张民杰;孙慧娜;吴娅丽;

    目的:探讨大剂量放射治疗(简称为放疗)对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效果,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0例脑转移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放疗,研究组采用大剂量放疗。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评估大剂量放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局部控制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研究组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3.3%、90.0%、73.3%,均高于对照组的83.3%、73.3%、50.0%(P<0.05)。放疗结束时,对照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分下降,而研究组则有所升高,且研究组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研究组QLQ-C30评分继续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结论:大剂量放疗虽然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但对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025年09期 v.48;No.194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后获益

    庄喜鸣;陈明霞;林经纬;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视网膜色素变性(RP)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省漳州市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RP合并白内障患者19例(28眼)。分别记录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调查问卷(NEI-VFQ-25)对视觉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视力与视觉质量变化,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BCVA与术前BCVA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裸眼视力、BCVA均明显提升(P<0.05)。术后BCVA与术前BCVA呈正相关(r=0.376)。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NEI-VFQ-25中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改善RP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功能和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其中术前BCVA与术后BCVA密切相关,提示可作为术后视力恢复效果的预测指标。

    2025年09期 v.48;No.194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成人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邹婉妮;李维娜;宋丹丹;李静;

    目的:总结成人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护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证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从腹腔出血、胆漏、肺部并发症、疼痛、早期活动、心理护理、感染等方面总结出多个维度的最佳证据,涵盖评估、干预、监测等护理要点。结论:成人肝移植受者术后并发症护理需多维度综合考量,依据最佳证据实施护理干预,进而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2025年09期 v.48;No.19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运动对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干预效果:Scoping综述分析

    王坤宁;毛永;

    目的:采用Scoping综述总结运动对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等数据库中运动对心血管代谢健康干预效果的相关文献,并辅以参考文献回溯和手工检索,提取文献内容,按照PRISMA规范清单逐一检查并对PICO架构进行编码,采用Scoping综述对运动干预心血管代谢健康的效果进行综述与提炼。结果:运动可提高宿主心肺功能,促进“运动因子”释放,增加线粒体信号,调节自噬与凋亡能力,起到代谢重塑和抗炎作用,促进心肌再生、血管重构,增强心血管重塑能力。结论:运动对促进宿主心血管代谢健康有一定的效果。

    2025年09期 v.48;No.194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经阴道CDFI检查在子宫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不同子宫病变的超声征象表现

    王艳超;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在子宫病变中的诊断价值,并对不同子宫病变的超声征象表现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10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就诊的80例子宫病变患者,均行经阴道CDFI检查,以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CDFI检查诊断子宫病变的准确率,对比不同类型子宫病变的超声征象。结果:经阴道CDFI检查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为93.62%,诊断子宫腺肌瘤的准确率为96.97%,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经阴道CDFI检查与金标准(手术病理学检查)的诊断结果高度一致(kappa=0.898,P<0.001)。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瘤患者子宫动脉舒张期血流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子宫腺肌瘤患者相比,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更低(P<0.05)。结论:经阴道CDFI检查可准确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两种疾病患者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可作为疾病鉴别诊断的依据。

    2025年09期 v.48;No.19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差异

    杨文哲;周威;周勇;

    目的:对比七氟醚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LM)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行LM的205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2例,术中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和观察组(103例,术中使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两组均观察至出院。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自主呼吸、睁眼时间更短(P<0.05);插管后(T_2)至手术结束(T_4),观察组心率(HR)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SpO_2)高于对照组(P<0.05);气腹后(T_3),观察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A)、前列腺素E_2(PGE_2)水平均比术前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LM患者术中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促进其术后麻醉苏醒,调节其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9期 v.48;No.194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

    于晓娜;周辉;庄晓惠;李蕾;

    目的:探讨影响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经胃镜下病理活检诊断为胃HGIN患者。所有患者经ESD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内镜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胃HGIN组和胃癌组,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胃黏膜病变内镜特征进行对比。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H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通过病灶直径≥2 cm、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病灶表面有结节诊断病理升级的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病理升级的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灵敏度。结果:胃癌组年龄大于胃HGIN组(P<0.05),胃癌组中有高血压病史、病灶直径≥2 cm、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病灶表面有结节患者占比高于胃HG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 cm、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病灶表面有结节是影响胃H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灶直径≥2 cm、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病灶表面有结节预测病理升级的AUC分别为0.702、0.599和0.584,灵敏度分别为0.730、0.459和0.973,特异度分别为0.674、0.739和0.196。结论:病灶直径≥2 cm、病灶表面凹陷或溃疡、病灶表面有结节的胃HGIN患者,ESD后病理升级的风险较高,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患者在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时,应增加活检组织数,同时利用色素内镜、放大内镜等技术手段来提高胃镜活检的准确率,以降低漏诊胃癌的风险,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2025年09期 v.48;No.194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在颈部困难病灶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

    林福建;曾林胜;孙斌;曹晓慧;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在颈部困难病灶细针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颈部困难病灶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辅助细针穿刺活检。评估穿刺活检成功率及细胞标本获取情况,并对比手术病理诊断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诊断结果。结果:45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78%(44/45)。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与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液体隔离法辅助颈部困难病灶细针穿刺活检,可有效提升细胞获取量,获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2025年09期 v.48;No.194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OC曲线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价值

    宋波;

    目的:基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甲状腺功能指标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将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67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分为甲状腺良性病变(BTL)组(112例)和甲状腺癌(TC)组(55例),观察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两组血清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_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C组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均高于BTL组(P<0.05)。经计算,上述3项指标对TC和BTL均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 0.7,P<0.05],且联合检测的AUC和约登指数均高于各指标单一检测,鉴别效能最高。结论:TSH、Tg与Tg Ab联合检测在良恶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8;No.194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组化抗体YA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跃峰;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抗体YAP1在不同分化程度胃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因素的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65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胃黏膜内癌患者43例(TNM分期:0期1例,ⅠA期42例),胃浸润性腺癌患者122例(肿瘤分化程度:高分化腺癌38例,中分化腺癌40例,低分化腺癌44例;肿瘤浸润深度分类:浸润至黏膜下层16例,浸润至肌层50例,浸润至浆膜下层56例;淋巴结转移分类: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6例,出现淋巴结转移96例;TNM分期:ⅠA期15例,ⅠB期10例,ⅡA期46例,ⅡB期28例,ⅢA期23例)。将手术病灶制成病理切片,进行YAP1免疫组化染色,镜下观察,分析YAP1在以上病例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该抗体与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的相关性。结果:YAP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肿瘤周边正常组织;在不同肿瘤分化程度的肿瘤患者中(高、中、低分化腺癌)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YAP1染色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8、0.8329、0.9536,即YAP1染色强度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增加、淋巴结的转移、TNM分期的增加而增强。结论:YAP1染色强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抗体YAP1在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09期 v.48;No.194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露特钠、多奈哌齐联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

    余慧珍;熊文博;徐伟;

    目的:探讨多奈哌齐、甘露特钠联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轻中度AD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甘露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双重任务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RBM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oser跌倒风险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甘露特钠、多奈哌齐联合双重任务训练治疗轻中度AD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跌倒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9期 v.48;No.194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拉莫三嗪联合齐拉西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严健;刘世坚;熊森;黄幼昌;

    目的:鉴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治疗挑战,研究拉莫三嗪联合齐拉西酮的治疗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2024年4月抚州市第三医院收治的260例TR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口服齐拉西酮、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口服齐拉西酮、拉莫三嗪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拉莫三嗪联合齐拉西酮治疗TRS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09期 v.48;No.19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头颅核磁共振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枫;李超;李洪义;

    目的:探讨头颅核磁共振(MRI)多模态成像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2024年9月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8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展为VaD分为VaD组(42例)和非痴呆组(42例)。采用MRI多模态成像技术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分析比较两组梗死病灶特征、海马体体积、脑室扩大程度及脑白质病变程度。结果:VaD组梗死病灶数量、皮质病灶比例及梗死病灶体积均显著大于非痴呆组(P<0.05)。VaD组海马体体积显著小于非痴呆组(P<0.05),Evan's指数异常率显著高于非痴呆组(P<0.05)。VaD组脑白质病变程度显著高于非痴呆组(P<0.05)。结论:MRI多模态成像技术可量化缺血性脑卒中后脑结构损伤与微观水分子弥散异常,为VaD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2025年09期 v.48;No.194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种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在不孕患者IVF-ET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梁祺;

    目的:比较不孕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时采用三种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2月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不孕患者,所有患者均行IVF-ET,按照控制性卵巢刺激方案的不同分为长方案组(35例)、拮抗剂组(33例)和高孕激素下卵巢刺激(PPOS)组(30例)。比较三组计量资料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调整年龄、体质指数(BMI)混杂因素后三组协方差。结果:长方案组年龄大于拮抗剂组(P<0.05),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日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高于PPOS组(P<0.05),促性腺激素(Gn)总天数多于PPOS组(P<0.05)。拮抗剂组Gn总量大于PPOS组(P<0.05);长方案组HCG日的FSH水平高于PPOS组(P<0.05);长方案组Gn总天数多于拮抗剂组、PPOS组(P<0.05);拮抗剂组Gn总天数多于PPOS组(P<0.05)。结论:行IVF-ET的不孕患者采用黄体期长方案刺激卵巢在获卵数方面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 RH)拮抗剂和高孕激素下卵巢刺激方案的差异不显著,但花费时间长,且Gn用量较多。

    2025年09期 v.48;No.194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清ProGRP、SCC、CYFRA21-1检测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陈赟翔;刘煜恒;闫若辰;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收治的350例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150例)与恶性病变组(200例)。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Pro GRP、SCC、CYFRA21-1水平,通过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变组血清Pro GRP、SCC、CYFRA21-1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35,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P<0.05)。结论:血清Pro GRP、SCC及CYFRA21-1检测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2025年09期 v.48;No.194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腺淋巴管瘤1例病例报告

    步宏斌;李光一;

    淋巴管瘤是一种特殊的良性淋巴管畸形,大多数淋巴管瘤发生于颈部和腋窝区域,胰腺受累极为罕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胰腺淋巴管瘤多由于先天性淋巴管畸形或胚胎发育异常以及其他外源性因素所致,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但常规检查难以完全区分其他腹膜后肿物。文章报告了1例42岁女性胰腺淋巴管瘤患者诊治过程,该患者有糖尿病及右侧乳腺癌病史,1年前乳腺癌手术前发现胰腺体部囊性占位,无症状,此次入院检查发现肝门区及胰头后方不规则囊性低密度影(大小为8.6 cm×6.7 cm),行腹腔镜下胰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显示胰腺体部淋巴管瘤,部分形成囊肿,术后恢复良好并出院,随访无不适,建议3个月后复查。

    2025年09期 v.48;No.194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药物与临床

  • 氨甲环酸联合物理压迫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刘颖颖;张伶芝;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联合物理压迫对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82例产妇,将这些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氨甲环酸联合物理压迫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产后24 h出血量对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宫缩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天,观察组恶露排出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露完全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 h和24 h,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氨甲环酸联合物理压迫在减少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48;No.194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汤宏宇;吴学刚;丁萍;蒋海英;余青;

    目的:研究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6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组,30例/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观察组进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相比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值相比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对晚期NSCLC患者进行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近期疗效较好,可有效下调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

    2025年09期 v.48;No.19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中的效果

    吴春博;刘向芹;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视力、眼压、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4年10月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0例NPD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羟苯磺酸钙单药)与观察组(羟苯磺酸钙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各40例。持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视力、眼压、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高于对照组(P<0.05),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羟苯磺酸钙联合用于NPDR患者的治疗中,可调控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视力、眼压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

    2025年09期 v.48;No.194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

    刘长虹;黄春华;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4年8月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HBV相关性肝衰竭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同时间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86.67%)高于对照组(56.67%)(P<0.05);在治疗1周、2周、3周、4周时,观察组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26.67%,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 > 0.05)。结论: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HBV相关性肝衰竭,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改善相关指标,且安全性高。

    2025年09期 v.48;No.194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肝功能保护的HAIC联合TACE方案对原发性肝癌长期疗效的评价

    徐唯航;刘秋桂;杨海云;叶璐萍;

    目的:探讨基于肝功能保护的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术(HAIC)联合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杨思医院于2021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HCC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使用TACE治疗)与观察组(使用HAIC+TACE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T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CD3~+和CD4~+水平、CD4~+/CD8~+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位总体生存期(OS)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肝功能保护的TACE联合HAIC治疗HCC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延长其生存期,降低其死亡率,且安全性良好。

    2025年09期 v.48;No.194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骨髓瘤的效果

    李锦裕;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骨髓瘤的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7月—2024年7月广东省佛山市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80例骨髓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来那-地塞组和来那度胺组。来那度胺组使用来那度胺治疗,来那-地塞组使用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来那-地塞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来那度胺组的77.50%(P<0.05)。治疗后,来那-地塞组红细胞沉降率、骨髓浆细胞比例及血清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低于来那度胺组(P<0.05),骨密度高于来那度胺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骨髓瘤的效果理想,可改善骨代谢,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09期 v.48;No.194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医药学

  • 天麻钩藤饮联合祛瘀通络针刺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马也;薛根选;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联合祛瘀通络针刺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新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天麻钩藤饮联合祛瘀通络针刺疗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评估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随访1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12周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联合祛瘀通络针刺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2025年09期 v.48;No.194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经散寒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许月霞;郭月蓉;蔡少桐;薛婷玲;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在福建省泉州市正骨医院接受治疗的150例RA患者。患者按纳入顺序编号,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中医症状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更低(P<0.05),血清骨钙素(OC)水平、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NP)水平更高(P<0.05)。结论:温经散寒方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寒湿痹阻型RA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炎症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水平。

    2025年09期 v.48;No.194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灸联合推拿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

    吴维;

    目的:分析艾灸联合推拿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沙坪坝区陈家桥医院于2022年4月—2024年5月收治的产后腰痛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艾灸治疗,观察组实施艾灸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后腰痛患者进行艾灸联合推拿治疗能有效减轻其疼痛程度,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2025年09期 v.48;No.194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钱豹拔罐疗法联合哮喘贴敷散在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徐莉;赵莹;

    目的:分析金钱豹拔罐疗法联合哮喘贴敷散在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4年2月—2025年2月徐州市中医院收治的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各30例。三组分别为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应用哮喘贴敷散治疗,观察B组应用金钱豹拔罐疗法治疗,观察C组应用金钱豹拔罐疗法联合哮喘贴敷散治疗。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C组总有效率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P<0.05)。观察A组、观察B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C组主证和次证消失时间均短于观察A组、观察B组(P<0.05)。治疗后,三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观察C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观察A组、观察B组(P<0.05)。结论:风寒犯肺型咳嗽患者治疗中应用金钱豹拔罐疗法联合哮喘贴敷散的效果较为理想,可快速减轻其临床症状及验证反应。

    2025年09期 v.48;No.194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调查研究

  • 延边地区本科护生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李文静;林馨蕊;李香;李春兰;金美香;

    目的:调查本科护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4年12月—2025年1月,采用问卷法调查某大学510名护生,数据经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科护生虽能通过课程及网络获取信息,但接种行为受知识缺乏与经济成本等因素制约;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汉族护生HPV疫苗接种意愿高于男性、非汉族护生,主动搜索或咨询过HPV相关知识、参加过HPV相关课堂教育是促进HPV疫苗接种行为的积极因素(P<0.05)。HPV疫苗知识与态度得分及格均与护生HPV疫苗接种行为呈正相关(P<0.05)。结论:延边地区本科护生HPV疫苗知晓率较低,建议针对性别、民族差异开展健康教育,提升接种率。

    2025年09期 v.48;No.194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学教育

  • 智能技术的教育适配性研究——基于DeepSeek R1的临床思维培养路径重构

    苏友利;苗长城;程轶;

    目的:研究基于DeepSeek R1的临床思维培养路径,分析智能技术的教育适配性。方法:以DeepSeek R1开源大模型为研究对象,针对医学教育中智能技术适配性不足的问题,提出“技术特性-认知过程-教育价值”三螺旋分析模型。结果:通过600题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拟测试的对照试验(DeepSeek R1 vs.GPT-4 Turbo-2025)发现,DeepSeek R1总体准确率达93.50%,显著优于GPT-4(81.50%)(P<0.001)。该模型在临床决策逻辑缺陷(41.03%)、循证医学偏离(23.08%)及伦理情境判断缺失(10.26%)等认知边界,精准映射医学教育中跨学科整合与人文素养培养的结构性短板。结论:AI的决策偏差可作为教学资源重构临床思维培养路径,提出动态思维可视化、课程矩阵靶向迭代、多维评估范式三大教育适配策略,为智能时代医学教育范式转型提供实证依据与方法论创新。

    2025年09期 v.48;No.19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错误管理培训模式结合叙事教育对护生胰岛素皮下注射教学效果的影响

    李武芬;

    目的:分析错误管理培训模式结合叙事教育对护生胰岛素皮下注射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高校2023级护理学专业本科4班49名护生为常规组,7班51名护生为试验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教学,试验组实施错误管理培训模式结合叙事教育。比较两组胰岛素皮下注射理论考核成绩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结果:教学后,试验组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错误管理培训模式结合叙事教育可提高护生胰岛素皮下注射教学效果,增强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2025年09期 v.48;No.19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合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内科学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王莹;

    探讨混合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内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留学生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及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弊端,阐述混合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通过课前线上自学预习留疑、课中线下展示讨论答疑、课后线上反馈巩固提升三个环节,以及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实施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果,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5年09期 v.48;No.194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护理研究

  • 初乳口腔免疫干预法对早产儿身体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焦慧芳;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干预法对早产儿身体发育情况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从2023年6月至2024年12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收的早产儿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初乳口腔免疫干预法,即每日给予适量的初乳口腔滴入,对照组则采用常规喂养方式。比较两组早产儿身体发育情况、临床结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身体发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干预法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身体发育,提高其生长发育速度,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5年09期 v.48;No.194 138-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盲法留置鼻肠管对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

    吴春妮;

    目的:探讨盲法留置鼻肠管对危重症患儿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9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诊的60例危重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留置鼻胃管方法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盲法留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耐受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营养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盲法留置鼻肠管对危重症患儿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具有较高的置管成功率,而且能明显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2025年09期 v.48;No.194 14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达图模式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高宇葳;刘鑫;

    目的:探讨雷达图模式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4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58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9例)与试验组(雷达图模式护理,29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术后早期VAS评分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估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达图模式护理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并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2025年09期 v.48;No.194 14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赋能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身体及心理痛苦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曹宁;

    目的:探究赋能护理模式对胃癌患者身体及心理痛苦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9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接收的96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接受赋能护理模式指导下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出院时心理痛苦温度计(D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赋能护理模式,能有效减轻其身体疼痛和心理痛苦,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得到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2025年09期 v.48;No.194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护理中疼痛管理的临床效果

    李岩;刘芳;

    目的:探讨疼痛管理在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4年3月至9月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100例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管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常规护理,疼痛管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疼痛管理干预。通过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疼痛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管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管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术后护理中实施疼痛管理策略成效显著,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9期 v.48;No.194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预见性护理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曹丽梅;陈燕;饶小英;朱德霞;

    目的:评估预见性护理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DVT发生率、血栓风险评分、静脉血流速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为16.00%(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血栓风险评分为(1.49±0.31)分,对照组为(3.61±0.32)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静脉血流速度为(18.26±3.25)cm/s,对照组为(13.38±3.23)cm/s,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0%(48/50),对照组为76.00%(38/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DVT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是有效的术后护理策略。

    2025年09期 v.48;No.194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维度风险评估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

    翟蒙翠;仝蓉蓉;党明;

    目的:探讨多维度风险评估护理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87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多维度风险评估护理,n=44)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43),比较两组跌倒风险管理水平及跌倒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跌倒预防知识、预防跌倒行为、自我保护能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干预后,研究组跌倒预防知识、预防跌倒行为、自我保护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跌倒预防依从率高于对照组(88.64%vs 69.77%),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82%vs 23.26%),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维度风险评估护理可提升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2025年09期 v.48;No.194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朱培荣;苏丽丽;

    目的:探讨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S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常模组,每组各60例。常模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自我效能感、病耻感及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后,干预组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分均低于常模组(P<0.05)。护理后,干预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中文版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高于常模组(P<0.05),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SSMI-C)评分低于常模组(P<0.05)。结论:给予SP患者正向反馈式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病耻感,提升自我效能感与社会功能。

    2025年09期 v.48;No.194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

    李会会;

    目的:探究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对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采用双色球抽签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支持-疏导组(各41例)。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支持-疏导组行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专业心理状态评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平均值比较差异不大(P > 0.05);接受护理干预后专业心理状态评估量表评分平均值明显降低,且支持-疏导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造口患者适应量表(OAI-20)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 > 0.05);护理后两组GSES、OAI-20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相比,支持-疏导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支持性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可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不良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及生活适应能力,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2025年09期 v.48;No.194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